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你們相機里的鏡片都可以在這里制作完成。”在中科院合肥物質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工程中心主任薛輝告訴記者,結合所內科研任務及光學精密儀器行業應用需求,中心已經建立了以光機研發為特色,集生產、裝配、集成、測試為一體的光機產品研制生產鏈,其產品在科研儀器、航天載荷、檢測設備等高端光學儀器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從業之初,薛輝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地面應用的民用和軍工領域,在2010年,她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負責研究所首次承擔的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載荷的結構系統研制任務。這個任務極具挑戰性,因為這是安光所首次進入航天工程領域,要實現載荷研制從0到1的突破,作為項目的結構負責人,薛輝說她感受到的困難和壓力都史無前例的巨大。因為航天載荷發射進入太空后,一旦發生硬件上的故障,無法進行維修,會造成局部功能或全部功能失效,完不成預定科研目標,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浪費,給單位和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果說光學系統是航天載荷設備的眼球,那么結構系統就是支撐和保護眼球的眼眶,結構要讓這顆“嬌嫩的眼球”能夠經受住衛星發射期間強大的力學沖擊與振動,并且在衛星進入太空后載荷又能實現高精度、長壽命穩定運行。在設計、分析、裝調、試驗每個環節都需要精益求精、反復驗證,不能有一絲懈怠和僥幸心理。
在科研攻關的關鍵階段,薛輝常常夜不能寐,甚至有幾個設計方案都是在半夢半醒時推敲琢磨出來的。在活動部件正樣件安裝測試階段,薛輝和同事在實驗室里整整待了兩個月,兩個月完成任務走出實驗室后,頭發大把的掉。回憶起那個攻關階段,薛輝說“整個團隊的壓力都特別大也特別辛苦,經常加班到后半夜,但大家目標明確,干勁十足,從工作中找到了樂趣和成就感。”
2018年5月9日2時28分,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高分五號衛星成功發射,當載荷成功運行的那一刻,薛輝激動得熱淚盈眶。“8年時間投入到航天載荷的研制工作中,精雕細琢、奮力拼搏,從一個航天小白努力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航天載荷結構工程師,在安光所的航天事業上留下一個小腳印,特別幸運也特別感恩,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值了。”如今,遙遠的太空中已經有三臺薛輝參與研制的光學載荷每天都在撲閃著它的“大眼睛”凝視著地球..... 由于在工作中的優秀表現,薛輝也被評選為2022年度“中國科學院技術支撐人才”。
婦女節將至,薛輝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走上科研工作崗位。“新時代的女性是自強自立的,希望我們廣大女性能夠勇于直面挑戰,在各領域充分釋放自己的能量。”(記者 張毅璞 程昊 實習生 楊瑤)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