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浙江湖州舉行。為加速融杭接滬,黃山市近年來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了“黃山擔當”。圍繞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話題,市委書記任澤鋒接受新華網專訪。
任澤鋒說,去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今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黃山市是安徽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南橋頭堡”,是杭州都市圈唯一省外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積極推動者和直接受益者。我們深切地感到,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服從服務國家戰略的具體行動,是推進黃山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和歷史責任。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大戰略,更是奮發作為的大舞臺,必須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
基于這個考慮,去年我們就根據省委要求,召開市委六屆九次全會做出安排部署,確立了以融杭接滬為突破口的發展戰略,出臺實施方案并細化成8項任務、23個重點工程和66項具體措施。在此基礎上,深入開展“融杭,我們怎么看、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討論,組織市黨政代表團赴杭嘉湖紹學習考察,簽署“1+9+3”戰略合作協議,各層級與杭州各方面交流互訪1600余次、建立工作交流機制162項、推進合作事項419個,取得了初步成效。
任澤鋒說,工作中,我們主要從五個方面實質性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
一是產業發展一體化。主動融入長三角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文化創意等創新產業集群,探索建立杭黃產業園,共筑杭黃綠色產業帶,加快建設上海灣谷科技園“反向飛地”,與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扎實推進。堅持以項目化帶動一體化,成功舉辦首屆黃山發展大會,簽約項目102個、總投資近600億元,其中來自長三角投資占60%。今年1-4月,新簽長三角區域項目138個、協議資金102億元,中國銀聯大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相繼落地。
二是生態建設一體化。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是全國首個跨省補償機制試點,也是上下游生態共治的典范。近年來,我們扎實做好完善、推廣、發展“三篇文章”,認真實施“十大工程”,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聯防共治,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干凈水、占千島湖年均入庫水量近70%,試點經驗在全國6個流域10個省份推廣,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大創新,為杭州都市圈乃至長三角地區提供了重要生態屏障。
三是旅游經濟一體化。著力推進黃杭國際黃金旅游線建設,將沿途7個5A級景區串珠成鏈,打造“名城—名山—名江—名湖—名村”為特色的最具競爭力的世界級黃金旅游通道,與滬蘇浙聯手開展旅游整體促銷,打造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去年黃山市接待游客7400多萬人次,其中75%來自長三角區域。
四是基礎設施一體化。重點打造以高速、高鐵、航運為重點的立體交通走廊,黃山高速公路密度達到長三角發達地區平均水平,建成、在建和規劃7條高鐵,是安徽又一形成“米字型”高鐵的城市,與長三角大中城市進入“同城時代”,跑出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加速度。
五是公共服務一體化。推行“慧辦事”“慧審批”“慧監管”政務新模式,39項法人事項和7項個人事項長三角地區“一網通辦”,推動社保、就醫、養老、教育等領域共建共享,黃山人均儲蓄多年排名位居安徽省前列,群眾在“融杭接滬”中有了更多獲得感。
任澤鋒說,去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扎實開局,今年要在“破題”上亮成效見實效。我們將圍繞“兩地三區”目標定位,把融杭接滬作為做好“六穩、六保”的重要舉措,扎實開展“融杭接滬突破年”活動,力爭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是持續推動理念接軌。鞏固擴大大討論成果,把解放思想落到作風轉變上,引導廣大干群拉高標桿、勇爭一流;把解放思想落到解決難題上,健全與杭州市、上海市楊浦區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組織干部外派跟班學習,更好地從滬蘇浙學經驗、找辦法、解難題;把解放思想落到政策協同上,構建等高接軌的政策體系,建立規則相同、標準互認、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規制。
二是持續做好規劃對接。總體規劃上,做好《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深度銜接,高質量完成黃杭綠色產業帶發展思路研究,全面推進與杭州都市圈聯動發展;專項規劃上,聚焦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創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共同保護等,超前謀劃2022杭州亞運會協同服務方案,力爭杭臨績(黃)高鐵、機場遷建、綠色空鐵物流園等重點項目納入相關規劃。
三是持續加強產業協作。緊盯創新抓協作,推進杭黃科創大走廊建設,探索“飛地孵化器”“飛地園區”等合作模式,加快黃杭綠色產業園簽約落地,著力推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倍增發展,深度融入滬蘇浙和杭州都市圈產業鏈;緊盯需求抓供給,發展全域旅游,深化品質革命,高標準打造黃杭國際黃金旅游線,加快推進黃山東部開發、皖浙1號生態旅游路等重大文旅項目,尤其聚焦疫情影響,推出一批“洗肺清肺”、療休養等特色產品,打造跨區域文旅合作示范區。
四是持續抓實項目招商。緊盯長三角產業外溢趨勢,辦好第二屆黃山發展大會,組織上海專場招商活動,力爭中鐵農旅城、高新科創園等86個在談項目早日簽約落地,深化與阿里巴巴在電商直播、文旅行業數字化轉型、區塊鏈技術等方面合作;加強互聯互通,完善以“7條高鐵、8條高速”為骨干的交通網絡,做好杭臨績(黃)、黃(衢)金高鐵、市域旅游鐵路T1線工程前期工作,切實打通融杭接滬的“血脈經絡”。
五是持續筑牢生態屏障。最近,以新安江保護為主要內容的河(湖)長制及河湖管理保護工作受到國務院表彰。下一步,我們將深化生態環境聯防共治,加快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健全跨區域聯防聯治機制,探索開展資金、產業、人才等多種補償,努力為國家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再探新路。落實新安江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加快推進新安江百里大畫廊、月潭湖旅游開發、里莊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綠色發展項目,提高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水平。
值班編輯:汪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