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總工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廣運用“六尺巷工作法”,深化拓展“作退一步想”調解工作法,建立健全“工會+法院+檢察院+人社+司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創新打造“三尺惠工”服務站,探索出一條以源頭預防、多元化解、主動服務為核心的勞動爭議化解新路徑。
以專業服務贏得職工信賴
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歙縣總工會認真履行維權服務基本職責,著力解決關系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
現實中,勞動者維權常面臨取證難、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部分勞動者被迫放棄維權,甚至因缺乏合同、工資條、考勤記錄等有效憑證而敗訴。如何讓勞動者維權更高效、更溫暖?歙縣總工會積極響應職工維權需求、拓寬維權服務渠道,創新推出工會點單式調解服務機制,與歙縣人民法院攜手打造“三尺惠工”服務站,共建職工維權新陣地,實現糾紛受理、證據核查、司法確認全流程閉環處理。
“在紙張發明之前,法律條文通常刻在三尺竹簡上,故而以‘三尺’代指法律。‘三尺’既象征著法律的莊嚴與權威,又寓意著工會維權服務就在職工身邊;‘惠工’則彰顯工會普惠職工的初心。”歙縣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三尺惠工”服務站選聘專業人士作為歙縣總工會駐歙縣人民法院勞動爭議調解員,負責解答職工勞動合同、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等方面問題,提供免費法律援助,以專業服務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三尺惠工”服務站通過工會提前介入勞動爭議,開展專業化庭前調解,倡導“六尺巷”禮讓精神,成功調解的案件可直接司法確認,實現“調解成功即案結事了”,有效降低了職工維權成本和企業應訴負擔。
打通服務職工“最后一公里”
2024年8月,歙縣總工會聯合歙縣人民法院,在歙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務中心成立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即“三尺惠工”服務站。同年9月,歙縣“工會+法院”“三尺惠工”服務站揭牌,標志著這一創新維權模式正式落地。
讓每一份勞動都得到尊重,讓每一次維權都充滿希望。歙縣總工會秉承“服務職工、維護權益”宗旨,堅持陣地前移,打通服務職工“最后一公里”,通過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維權服務,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近年來,歙縣總工會聯合法院、檢察院、人社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深入開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定期通報勞動爭議案件審理情況、發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推動勞動爭議源頭預防、多元化解,實現“抓前端、治未病”。
歙縣經濟開發區是省政府確定的縣域重點工業園。園區現有企業831戶,其中工業企業598戶、規上工業企業179戶,產業工人2.5萬人,2024年實現經營收入503億元。今年2月,歙縣總工會聯合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在歙縣經開區建立“工會+法院+檢察院”“三尺惠工”服務站,維權服務送到了企業和職工“家門口”。
截至目前,歙縣先后在縣總工會、縣人民法院、縣經濟開發區和徽城鎮所轄10個社區建起13家“三尺惠工”服務站,累計調解勞動爭議糾紛122件,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175.66萬元;調解成功率90%以上,平均化解周期縮短至7個工作日。
辦好職工維權“貼心事”
歙縣某開發公司因經營困難,長期拖欠職工工資超百萬元,公司資產已抵押且貸款逾期,法院執行拍賣后仍無法清償。職工債權中僅70筆經訴訟取得執行依據,69筆工資未確認。公司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
為保障勞動者權益,歙縣人民法院積極引導未通過訴訟確認工資債權的職工向“三尺惠工”服務站申請調解。服務站調解員會同勞動監察部門全面核查欠薪情況,為職工提供專業法律指導,高效完成司法確認,用時不到2個工作日。最終,歙縣人民法院在執行分配中優先保障職工債權,為職工發放被拖欠工資100余萬元。
歙縣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勞動爭議中,當事雙方因工時核算、薪資標準產生分歧,調解員調取行業用工規范、核對實際出勤記錄,結合法律條款釋明權責,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凸顯了服務站“專業調解+溫情服務”工作特色。
退休法官、歙縣經濟開發區“三尺惠工”服務站調解員鄭潤祥表示,依托“三尺惠工”和“天平護企”兩個平臺,在當事雙方間精準尋找利益平衡點、最大公約數,是矛盾糾紛化解的關鍵。
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保障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對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具有重要意義,更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障。
歙縣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工會+法院+檢察院+人社+司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擴大服務網絡覆蓋范圍,加強跨部門協同配合,提升調解隊伍專業化水平,努力把“三尺惠工”服務站建設成為職工維權的堅強后盾和溫馨家園。
值班編輯:桂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