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近年來,黃山市公安局徽州分局為進一步走好群眾路線,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徽州實踐,積極在轄區中心商圈和各村組先后推出操作性強、實效性好的“1+1+N”警民聯防工作機制和警務協理員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治安防控、矛盾化解、防范宣傳等各項警務工作,筑牢“平安前哨”,織密民生安全網,全面提升全區公安機關基層治理服務能力現代化水平。
布建平安“前哨網”。徽州公安分局以特巡警街頭“警務站”、各派出所為“信息聚集點”,吸納城區城管隊員、單位安保人員、“義務聯防戶”、“警務協理員”、熱心村民等作為“前沿哨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彌補公安觸角不夠長、巡防不夠“滿”、服務不夠快、信息不夠全等短板,以“一張網”“多觸角”等形式,擴大了實時巡防面,拓寬了基層一線各類信息收集渠道;搭建便捷高效警民聯系渠道,通過組建微信群等,密切公安與“哨兵”們的交流,確保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報告,快速傳達群眾咨詢訴求,推動日常事項精準處理。如遇突發事件時,“哨兵”們一呼百應、快速聚集,有效縮短出警時間,顯著提高警務效能。目前,“前哨網”共吸納隊員數百人。
擰緊治安“安全閥”。為充分發揮“哨兵”分布面廣、位置靠前、行動靈活的優勢,徽州公安分局每日結合各自職責分片分工,在轄區開展“常態化”“交叉式”“互補式”巡邏巡防,確保轄區巡防網密實;一線“哨兵”發現相關線索后,立即聯系警方,極大地提高了治安隱患排查率和整治率。2024年8月26日晚,“哨兵”凌先生在回家途中發現4名青年正在實施“拉車門”盜竊,當即發揮“哨兵”作用,成功抓住其中1名嫌疑人交給民警處置,并憑借其記憶,沿街找到另外3名逃竄的嫌疑人,助力民警抓捕。同時,“哨兵”大多居住在村居內,與廣大群眾關系密切,對居民之間的矛盾較為了解、信息掌握相對更快更全,是各派出所開展矛盾糾紛排查的有力助手。2024年4月,轄區呈坎村居民王某與鄰居謝某存在地皮糾紛,作為“哨兵”的村干部將該情況報告給派出所后,與民警一同調解,成功化解雙方心結。
當好群眾“貼心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也是“平安前哨”的一大作用。廣大“哨兵”群眾基礎好、權威性較高,在傾聽群眾聲音、了解群眾困難、傳播安防知識方面有著“先天優勢”,為警民溝通架起了一座座橋梁。2024年12月,驢友汪女士在徽州區洽舍鄉徒步登山時突發病癥無法行動,一線“哨兵”村干部和村民充分發揮人多、路熟、走山路熟練等優勢,與派出所民警協作配合,僅用30分鐘就找到被困在海拔600多米山上的汪女士,將其平安抬下山送治。而在巖寺城區商圈內,以特巡警警務站為“圓點”,依托“哨兵”將公安服務、安全防范知識傳播等功能發散到各個角落,使警務站成為了群眾身邊的廣播站、服務站、暖心站。2024年5月3日,巖寺鎮南山路上,一外地車輛底盤被卡、無法動彈。接到商戶“哨兵”報告后,特巡警立即采取措施幫助解困,“警民聯防”商戶們紛紛加入隊伍,幫忙推車,與民警一起成功幫助該車輛“脫困”。車主感動不已,直夸徽州區真的是景美人善。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