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穿越千年的文脈、輪轉四季的山水、更迭十二時的光影,“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重謙讓、尚和合”的經世智慧和基因深深鐫刻在徽州大地上。
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為抓手,以打造“平安中國最佳示范市”為目標,充分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提升服務管理效能,以市域之治助推平安建設,奮力書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黃山答卷,上下同欲開啟“中國之治”的黃山探索。2次代表安徽在全國作典型發言,“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小快靈”立法經驗獲全國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批示肯定,連續19年獲全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全省唯一,群眾安全感連續8年位居全省前列,四獲全國綜治優秀市、榮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成為全省唯一三捧“長安杯”城市,黃山風景區再次榮膺平安中國建設先進集體,成為全國唯一獲得該榮譽的景區。
2月28日下午,我市召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會,吹響了決戰決勝沖鋒號。
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是城市競爭中最有價值的綜合性榮譽和金字招牌之一。作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三年多來,我市將試點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五大機制”作用,強化組織、目標、責任統籌,橫向構建以“黨的領導”為核心的共治同心圓,縱向打造順暢有效的善治指揮鏈,形成了具有黃山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
——創新實踐。組織實施基層治理創新行動,深入推進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全市105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力量配備到位,745個村(居)黨組織配備政法干警,兼任法治副書記。創新開展“群眾點名、領導接訪”“駐村夜訪”等,推廣“基層吹哨、部門報到”等上下聯動經驗做法,實施“心靈花園”1234行動,打造社會治理“心治”模式并向全市推廣。全市推廣運用“解紛碼”,助力訴源治理、訪源治理。
——效能外溢。創新實施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馬頭墻”工程,著力從源頭預防和化解決策風險。完善皖浙毗鄰10縣(區)平安邊界聯創機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皖浙兩省五市聯盟七方面合作,打造衢黃南饒“聯盟花園”。
——凝聚合力。攜手黃山學院共建黃山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研究與實踐。培育打造“迎客松義警”群防群治市域品牌,培育壯大“平安大媽”等平安志愿組織2000余個,全面激活2557個網格黨組織資源力量,廣泛動員調動小店老板、外賣快遞小哥等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
日前,國家司法部印發《關于表彰全國行政執法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黃山風景區綜合執法局獲評“全國行政執法先進集體”,全國山岳型風景名勝區僅此一家。
黃山是享譽世界的旅游目的地,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面向的不僅僅是150萬黃山人民,還有廣大海內外游客,沒有安全就沒有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沒有安全就沒有“詩和遠方”。
過去旅游管理領域體制存在監管條塊分割、管理政出多門、權責界限不清等情況,在執法實踐中,逐漸暴露出多頭執法、重復處罰、監管缺位、效率低下等問題。針對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行業亟待解決的痛點,我市率先邁出一步,把旅游全要素納入市域社會治理重要內容,啟動旅游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在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借鑒中改革探索、磨合完善,變“九龍治水”為“攥指成拳”,創新設立黃山仲裁委員會旅游仲裁院、旅游糾紛仲裁服務中心,建立景區法官工作室,設立旅游巡回法庭,推廣移動法庭巡回審判模式,培育打造平安文旅“安心”品牌,逐步在旅游業界形成“綜合執法看黃山”的共識,市域社會治理與旅游發展齊頭并進,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游覽體驗和滿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徽州民宿蓬勃發展,我市再度先人一步,率先全省出臺《關于促進徽州民宿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探索因地制宜的政策指導和行之有效的服務管理模式,推動民宿業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截至目前,黃山市已有民宿3215家,領先全省、領跑全國,民宿客棧年接待過夜游客超過20萬人、年經營收入達15億元以上。
1月1日,《黃山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辦法》開始施行,全市1325個非遺項目保護傳承進入“有法可依”新階段。兩天后,“小快靈”立法的黃山實踐又入選“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自被賦予地方立法權以來,我市積極探索“小切口”精細化立法,從地方實際出發,相繼頒布實施《黃山市徽州古建筑保護條例》《黃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13部“小快靈”法規,用剛性法律規范凸顯柔性徽文化德治追求,以法治信仰促進道德信仰,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我市還充分發揮法治對德治的保障促進作用,創新“以德止爭”招數,將傳承千年的治理哲學“作退一步想”寓于德治教化中,融入家規家訓、村規民約、行業章程、仲裁調解、司法調解、信訪事項化解中活用妙用,推動新鄉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引導模范、老黨員、老教師、心理咨詢師等群眾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信訪事項、社會矛盾糾紛顯著減少,98%以上矛盾糾紛在鄉鎮(街道)以下得到化解,萬人成訟率全省最優。目前,全市105個鄉鎮、745個村居、232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共建“作退一步想”標準化工作室1100余個,整合組建了一支1.1萬余人的人民調解員隊伍。推出“長板凳”“戶主會”等群眾自治品牌69個,培育正誼鄉賢協理會等鄉賢組織200余個。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向著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發起最后沖刺的黃山市,將持續深化拓展“作退一步想”德治品牌,深入挖掘、總結提煉、宣傳推廣一批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質、黃山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亮點品牌,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流程再造、模式重構,努力做到既為一域增光,更為全局添彩。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