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種種原因,當下的語文課堂更多地為“應試”做準備,考試分數主導學生成績與教師執教水平,致使課堂缺乏生機。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更要給予情感熏陶與審美享受。我一直在思索探求,每一篇課文其實都有它的獨特之“美”,如何讓學生領略課文之美,是語文教學的關鍵與靈魂。可怎么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之中達成學習的目標呢?在信息化教學時代,微課無疑是引導學生發現文本之“美”的不二選擇。
一、微課引領——領略文本的“朗讀美”
要真正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并能自覺地、發自內心地閱讀,需傳授閱讀方法:抓人物描寫、重點語段、意境描寫等用心、用情、發揮想象去讀。經教師引導,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厚實文化底蘊,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熱愛。多媒體融入語文課堂,讓情感點染和審美熏陶更易被學生感知。教師應組織學生朗讀,通過微課《閱讀的技巧》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節奏、重音,用朗讀表現課文思想感情。在語文課上,教師要充分認識范讀的重要性,教師自己錄制范讀的錄音或視頻,能讓學生更有興趣感知文本,其效果遠超播放他人錄音。必要的誦讀訓練,不僅能鍛煉朗讀、記憶能力,促進知識積累,培養語感,還能提升語文素養與寫作水平。
二、微課引領——領略文本的“語言美”
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們語文素養,讓其具有敏銳而又豐富的感悟能力。因此,讓學生們通過聯系上下文,體會文字中關鍵詞句表情達意時的作用。如:《老王》教學中,緊扣“愧怍”一詞,制作微課《如何理解這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以情感角色性格為主線,提升學生理解與欣賞水平。要明白,文章思想蘊含于語言文字中,教師可制作品味語言美的微課,涵蓋修辭、特殊句式、重點詞語賞析等內容,營造交互式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素材,提升語言鑒賞能力。
三、微課引領——領略文本的“意蘊美”
領悟文本背后的意蘊,體驗作者寫作意圖與審美體驗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如:在教學《桃花源記》時,桃花源的美,美在環境、人情和平安寧的社會。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去感受陶淵明創造“世外桃源”的原因,也可適當補充材料,讓學生們理解陶淵明的人生理想,社會現實和他的消極避世。制作微課《桃源之美與現實殘酷》,以情感教育為主線,讓學生理解陶淵明借美好社會寄托政治理想與情懷。
四、微課引領——鍛造寫作之美
語文要重視寫作能力培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范文寫作方面的特點,要深入淺出地闡明,讓學生們能在作文實踐中靈活運用。如:教學《春》后,制作《一文的寫作結構》的微課,介紹總結文中運用的諸多寫作手法。制作《對文章的批注方法指導》微課,引導學生圈點批注,提升鑒賞能力,助力寫作。課堂中多做練筆,為此我結合部編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寫作《學習仿寫》制成微課,引導學生仿寫。同時,應養成堅持寫日記的習慣,積累素材、鍛煉文筆。重視作文課的評講,用微課解析讓學生認識自己作文中的得失,提升寫作能力。
總之,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有“美”的體驗的語文課堂會讓學生們覺得語文課是充滿樂趣的,能凸顯語文課的學科性質,鍛煉學生們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素養。利用微課引領學生不僅要掌握書本知識,更要關注社會,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現象,充分發現感悟文本的“美”,這才是真正的“語文味”。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