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山里火紅的辣椒熟了,田地里蔥郁的葉子與火紅的辣椒交相輝映,農民忙于采摘制作加工辣椒,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關于辣椒物種的來源,讓我不禁想了解它的歷史。據悉,辣椒原產于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早在公元前7000年,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就開始種植這種“燃燒的果實”,明朝末年由傳教士或商人從南洋傳入中國,后進行普遍栽培。最初,國人把辣椒當藥材,直到清朝中期,西南地區的農民發現:“這東西耐貧瘠,比青菜好種!”于是,辣椒開始在貴州、湖南、四川等地的山村里普遍種植。辣椒也從“舶來品”變成了“家常菜”,從“藥材”變成了“食用調料”。
山區森林樹木多,大多是茶園,山地稀少又貧瘠。而辣椒適應性強,在山地或茶園空地普遍種植,豐富了山里人的餐桌蔬菜,吃不完的土辣椒拿來賣也讓農民得到了增收,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歡迎。
辣椒,未成熟時呈綠色,八九月干旱少雨陽光充足,青辣椒成熟后變成紅色、橙黃色。頭戴草帽背著籃子采辣椒,小心翼翼地將飽滿剔透的紅辣椒從藤上摘下,手心感受到生命怒放的力量。將采摘下來的新鮮辣椒清洗,掏去籽蒂,然后切成絲或片,搭配著瘦肉、豆腐干或洋火姜爆炒,真是絕配的一道美味菜。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成片,在鍋里炒得滋滋冒油,再放進切好的辣椒、豆腐干,翻炒幾下,香味辣味立刻飄滿整個屋子。夾一片肉放進嘴里,五花肉的香裹著辣椒的辣,像一團火在嘴里燃燒,卻又帶著一絲甘甜,開胃菜刺激味蕾,讓人米飯都要多吃兩碗。辣椒還是其他大菜的配料,如火鍋、剁椒魚頭等,辣椒能除腥味,放了辣椒的菜肴,更有看相,勾起食欲,吃了直冒熱汗,辣得嘴里“哧啦哧啦”伸舌頭,辣味十足,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吃不完的辣椒,放上幾天就會干癟掉的,爛了很可惜。然而辣椒的存在形式,從來不是單一的。為了讓辣椒保存時間更長,勤勞智慧的村民將辣椒加工成辣椒醬、辣椒干、腌辣椒、辣椒粉等辣制品,變化出更多花樣。做辣椒醬,先把紅辣椒磨碎,再加蒜、食鹽,裝在老壇里曝曬,過了幾天,壇子里會冒出小氣泡,像是在深呼吸,顏色由鮮紅變暗紅就可儲存了。腌辣椒,將新鮮飽滿的紅辣椒削片,裝入壇壇罐罐里,放入生姜、大蒜、食鹽,用石頭壓結實,封存一段時日,再啟缸食用,香脆爽口的辣椒片,大開胃口。岳母腌制出來的辣椒質量上乘,皮肉質脆酸辣,拴住了我們的胃口,成了我們常回家惦記的好物。柴火飯鍋巴,蘸點辣椒醬或腌辣椒片,真是美味極了。待到寒冬臘月和青黃不接的初春,除了青菜蘿卜,沒有別的時令蔬菜的時候,腌辣椒被派上用場了,讓村民可以度過一整個寒冬。農家吃殺豬飯,在雪菜、豆腐燉豬肉的滾鍋里放入一把辣椒干,美味的菜肴油而不膩,酸辣可口,沒齒難忘。
辣椒也是鄉下人家的詩意。深秋時節摘下最后一批紅辣椒,串起來掛在屋檐下,與金黃的玉米、火紅的南瓜相映成趣,成了曬秋打卡拍照的好場景。而經風霜雨打的辣椒癟整只炒起來,也更美味。
辣椒除了食用還有藥用價值。徐光啟在《農政全書》里記載:“番椒,叢生,白花,果如柿子,味極辣,可治凍瘡。”姚可成在《食物本草》說:“消宿食,解結氣,開胃口,辟邪惡,殺腥氣諸毒。”《本草綱目拾遺》里說:“辣椒能溫中散寒,下氣消食。”可見辣椒能暖身子、除濕氣、治凍瘡、健胃消食、除腥味。辣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促使多余的膽固醇代謝,有預防膽結石的功效,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抗炎,抗氧化,延緩衰老,有效降低心臟疾病風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降低血壓,減少血栓的形成。
有人覺得辣椒潑辣上火,我倒覺得辣椒性情熱烈奔放坦率。許是人生如“辣”,辣如人生。辣椒的美味,是一段關于鄉愁的故事;辣椒的制品,是一段關于智慧的故事;辣椒的功效,是一段關于康養的故事。辣椒是個寶,它入鄉隨俗、扎根泥土、向陽而生、熱情奔放、內涵豐富,是討人歡喜的。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