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剛開學的祁門二中操場,引擎聲劃破晨霧。王朝暉副校長凝視著學生操控的航模戰機,銀鷹掠過,他眉頭微蹙、神情專注,“穩住方向舵!”指尖在遙控器上微調,仿佛托起了整座大山的夢想。
24年風雨科普路,2001年王朝暉在小路口中學首次率隊獲得省級創新大賽一等獎,從此在皖南山坳埋下科學的種子。他親手創建“科技實踐活動室”,讓顯微鏡與機器人走進課堂;他組建的航模隊2017年首征省賽,終結黃山市三十年缺席歷史,更創下省錦標賽團體五連冠紀錄。近200名山里娃操控的航模飛上天空,《安徽科技報》稱之為“大山里飛出的航模隊”。
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省機器人十佳教練員、省優秀航模教練、黃山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項項榮譽的到來,是對他多年深耕科普的回饋。在王朝暉心中,比起這些印在證書上的認可,實驗室里那些徹夜不熄的燈火,才是更讓他珍視的風景。2017年他創建全縣首個機器人興趣班,八年間帶領學生橫掃WER2019國際公開賽(中國安徽)一等獎、2021年FIF青少年無人機大賽合肥分站賽物流搬運賽一等獎。2025年5月,兩支隊伍在省機器人比賽中包攬冠亞軍,領獎臺上少年們胸前的獎牌,是他用光陰熔鑄的星火。
教師節前夕,祁門二中“飛天夢工場”落成。玻璃展柜里,從2002年首個全國三等獎到最新仿生機器人獎杯,百余張證書疊成一道時間的階梯。它們靜默如星辰,被歲月擦亮。
如今,科學的種子早已破土成蔭,托起更多大山孩子的航天夢。從這里出發,飛向更遠的天際。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