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踏著徐霞客的屐痕,我慕名前往皖南休寧齊云山看云,當地人笑曰:“想看云海,那得碰運氣。”齊云山,古稱白岳,因“一石插天,直入云端”而得名,海拔僅585米。山不在高,有“道”則名,齊云山以云海、丹崖、石刻聞名,更有“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之美譽。
清晨的登封橋籠罩在薄霧中,橫江與率水在山腳交匯,水面如鏡倒映著岸邊的樹木。走上石板鋪就的古道,兩側古木參天,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石階上,形成斑駁的光影。一路走過“九里十三亭”,山風送來陣陣野花香,偶見松鼠、鳥雀在枝頭跳躍。一位頭戴淡紫色帽子的保潔員走在前面,不時用多功能垃圾夾去拾撿被一些人隨意丟棄的衛生紙、包裝袋、飲料瓶、易拉罐等,再放進手中的垃圾袋,閑談間,他那中氣十足的聲音,竟似要擊落沾在草木上的露水。我暗暗地向保潔員投去了一抹敬佩的目光,他是齊云山上一片移動的風景,一朵紫色的云。
轉過望仙臺,眼前豁然開朗。靜靜等待預想中的云海,久未出現,卻見丹霞赤壁如刀削斧劈般,在陽光下泛著赭紅色的光。沿著游步道繼續朝前緩緩行走,途經壽字巖、一天門、象鼻巖、真仙洞府、“天開神秀”石刻、二天門,再不緊不慢地走上月華天街,置身懸崖上的村落,徜徉其間,白墻黛瓦的徽派建筑獨具韻味,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一位白發道士正在開闊地打太極,衣袂與山風同頻飄動,此情此景讓人恍如穿越千年。
臨近正午,腹中發出抗議的聲響,循香走進天街上一家徽菜館。老板推薦了招牌菜紅白臭鱖魚、紫藤花炒蛋,味道鮮美,清香彌漫。最驚艷的是“杜”字蝦米豆腐干,顏色淡褐,嚼感柔韌。席間,斟上一杯山里人釀制的青梅酒,淺黃色酒液里浮著幾粒話梅,輕抿一口酸甜回甘。“我們這山高霧重,菜里也帶著云的味道。”老板欣喜地打開手機展示電商平臺給我看,“如今有了地理標志認證,每天接單量增加不少。”
午后的月華天街顯得有些寂遠空靈,時光靜好,長生樓的270度觀景臺視野開闊,遠處的香爐峰清晰可見,山嵐在峰間纏繞,雖無云海磅礴,卻另有一番清新意境。
喝過一杯茶,決定去探訪玉虛宮,且長生樓下的“小壺天”也不可不去,乃明代一石坊葫蘆形門洞,傳說是道士飛升成仙處,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線泉”“飛升所”等摩崖石刻,歷經千百年風霜雨雪,字跡依然清晰。原路折回,還在山上小店鋪買了一包南酸棗糕,店主推介說是采用齊云山野生南酸棗以古法制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劑。撕開包裝,果肉呈琥珀色,飄散著一縷山野的清香,入口溫軟,如云一樣綿柔潤心沁脾。
宮觀檐角的銅鈴在風中輕響,搖曳著古老的韻律,恍惚間,仿佛看見戚繼光游覽齊云山的英姿閃現在歲月的山脊上,還有歷代名士大賢在此觀云題刻,將胸中丘壑化作筆底煙霞。宮前一塊石碑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大畫家唐伯虎所撰的《紫霄宮玄帝碑銘》,輕輕撫摸,仿佛明代的云從指尖滑過。
暮色降臨,山下的橫江忽然熱鬧起來。華燈初上,一艘金色龍舟從霧中駛來,龍首高昂,龍須隨風飄動。船上鼓點震天,岸邊觀者如潮。龍舟行至河心時,突然噴出金色火花,夜空成了璀璨煙花的主場。岸邊魚燈游行長街,漢服少女執燈徐行,恍若天宮瑤池的場景。我站在河畔觀看,波光粼粼的江面恰似流動的銀河,這不正是人間的云海么!山下的“非遺星火浪漫”與山上的“天上人間燈火”交相輝映,真是一半煙火一半仙氣,讓人沉醉其中。一位戴紅袖章在維持秩序的志愿者介紹,齊云山夜游業態呈現出絢麗的光彩,去年接待游客達200余萬人次,火爆出圈。
夜宿山下客棧,推開窗即是橫江美景。對岸齊云山的燈火如繁星般墜落,似與天上銀河相接。枕著蛙鳴入眠,夢里仍是煙花綻放的瞬間,那繽紛的火花在夜空翩翩起舞,又化作千萬朵祥云裝扮天邊。次日清晨,在鳥鳴中醒來,窗外云海已漫過山巒,如萬馬奔騰。揉眼細看,原是山間晨霧在流動。忽然明白,齊云山的云不僅是自然奇觀,更是鄉村振興的見證——它見過挑山工的電商培訓,聽過道長的直播講解,如今又映照著齊云山下萬家燈火。
走過齊云山,即便未見云海翻涌,這片云卻已在心中冉冉升起,終將化作記憶中的一抹亮色,永遠塵封徽州的山水與鄉愁。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