檵木是徽州常見的植物,這“檵”字,估計有好多人都不知曉,“因花造字古來鮮”。檵木,徽州當?shù)厝朔Q藜檵,有白花、紅花兩種。單看這“檵”字,似有很多“絲”,這恰恰符合檵木花開的狀態(tài)。
陽春三月,檵木悄悄綻出小米大小的嫩芽,這是新葉的萌發(fā),葉間同時也孕育出了小花蕾。清明來臨,檵木花進入盛開期,賞心悅目,花香四溢。若是白檵木,滿樹繁花,就像覆蓋了一層白雪,似白非白,白中又透著綠意;若是紅檵木,其葉暗紅,其花紅艷艷,欣欣然惹人心醉。白檵木于清明前后開花,被稱為“白清明花”,其花也正是一絲絲一條條的,花瓣像小小的碎紙條,被稱為紙末花。
檵木花開,正趕上徽州“家家夜火焙茶香”的茶季,日夜勞作的茶農(nóng)經(jīng)常熬夜,自然很容易上火,若將檵木花朵摘回去泡茶喝,可清熱解毒。檵木全身都是寶,在缺醫(yī)少藥的年代,其花、葉、根都可入藥。檵木的葉子被稱為“純天然的創(chuàng)口貼”,葉子被搗碎后,敷于傷口處,常被用于止血。檵木的根,被譽為“跌打損傷的克星”,用其煮水喝,具有止血、活血、收斂固澀的功效,對于風濕性關節(jié)疼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歙縣杞梓里鎮(zhèn)官船坑,又名官將坑、官川坑。村里有株白檵木,當?shù)厝朔Q其年逾千年。一棵檵木十個杈,粗者如臂,細者如藤。
在官船坑村民心中,這株檵木樹是千年神木,花、葉可采,但其根自然是無人挖取的。倘若東家挖斷一段根,西家挖去一截根,對于生長緩慢的檵木來說,自然更加不利。檵木之下,有一口青石板圍合成的古井,井水清冽,水質(zhì)優(yōu)良,一代代村人都愛到此取水。一塊石板之后,尚有空隙,可窺見盤根錯節(jié)的檵木根系。水自石縫流淌,歷經(jīng)無數(shù)根系的滋潤,匯成的一泓清泉,其實已具有了一些藥性,只是效果來得慢些而已。檵木遍布山野,其矮小的檵木曾經(jīng)被村民當作優(yōu)質(zhì)的柴火,真要煮水當藥喝,村民都會舍近求遠地去挖取一些檵木根。
檵木蒴果卵圓形,密被褐色絨毛。蒴果成熟以后,在深秋時節(jié),自然裂開,落滿一地。檵木不是落葉樹木,但至深秋,部分老葉由綠轉(zhuǎn)黃,隨后成為深紅,間雜于綠葉叢中,煞是美麗!置身于檵木樹下,見此情景,不禁想起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檵木在皖南山區(qū),極為常見,拇指粗細的被砍去當柴燒,再粗直一些,選為刀、斧及日常農(nóng)具的柄,官船坑如此之大的檵木古樹,不僅在黃山市,乃至全省都是極為罕見的。花開時節(jié),外地游人,不約而至,一睹奇觀。如今,歙縣官船坑的這株千年古檵木,被中央電視臺和省市委宣傳部門推介后,成了一棵網(wǎng)紅樹,已蜚聲全國,享譽大江南北。
“千年檵木開瓊花,潔白如玉似雪來。”檵木花開,不僅成為一道不可多得的鄉(xiāng)村美景,也成為催人奮進的“神鐘”。“藜檵開花正努力,苦麻結(jié)籽正嘆氣。”這是當?shù)貜V為流傳的俗語。繁花滿樹,正逢清明時節(jié),也正是“鄉(xiāng)村四月無閑人”的農(nóng)忙時節(jié)。以前,村人每天的日子,便從井中開始。一早汲水,滿樹銀花驚艷人,默默提醒大家,搶抓時機,一年之計在于春,做好三四月的事情,到秋天才有收獲。茶葉是趕時鮮的農(nóng)產(chǎn)品,“明(清明)前茶,夏(立夏)后草”,茶葉一天一個價,不趁早采摘,到了苦麻結(jié)籽的秋天,就只有唉聲嘆氣的份兒了。此時,山上地里也會經(jīng)常聽到一只只采茶鳥(布谷鳥)在不時鳴叫“快快采茶——快快采茶”。
2021年,村人對這棵千年古樹采取了保護措施,拆除水口井之上的水泥平臺,同時對周邊進行清理,砌塝、鋪路、建亭,集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檵泉廣場于2022年秋建成。在離檵木古樹不遠處,便是《千年檵木志》碑,碑文如下:“民間有言,先有千年檵木,后有官川煙火。此木長于官船坑來龍山中段,常年得龍脈浸潤,遂有萬古不易之靈氣。根部泉水汩汩,冬暖夏涼。檵木全身皆寶,有去瘀生新、止血、通經(jīng)活絡之功效。官川祖先開基始飲此泉,安居樂業(yè),繁衍生息,人丁興旺,木逾千年,仍枝繁葉茂,生命旺盛。每逢早春花開,沁香撲鼻,遠而望之,如雪覆蓋,嘆為觀止,實屬罕見。千年檵木,得央視等媒體重視,撥資保護,官川有幸,村民知恩,作志以慰鄉(xiāng)愁。壬寅秋歙縣杞梓里鎮(zhèn)人民政府立。”
大山腹地官船坑,檵澤泉潤現(xiàn)古樸。除了這株令人稱奇的檵木古樹外,村子周邊還有不少銀杏、柏樹、苦櫧、香樟等古樹,一般的都有100多年,有的樹齡已500余年。官船坑,這800多年的傳統(tǒng)古村落,一代代村民堅持種樹護樹愛樹的結(jié)果,寫就了一部地地道道民風淳樸的環(huán)保之書。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