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夏天,我的外公離我們而去了。
作家三毛對來生有過一個假設:讓生命站立成樹。這是多么富于詩意的表達!這個命題里有兩組關鍵詞。首先,“站立”。站,不能曲里拐彎地站著,要站得挺拔,“站如松”就是這個意思——只有這樣,才談得上“立”。“站立”一詞里有兩個“立”,這不是在提醒人們左右腳都得踩到地上、要立得穩嗎?站立,狹義上是指人的身姿體態,廣義上可以理解成做人要正直、坦蕩,做事要腳踏實地。其次,“樹”,往往令我們聯想到高大、挺直。有了正確“站”的基礎,樹的根也會扎得深和牢,樹干就能健康生長,枝繁葉茂也就順理成章了。不過,我想說,可以不必等來生!我的外公就是一個范例——他今生今世就讓生命站立成樹了!
回到北京后的那些天,我的腦海里全是外公的影子:年紀不大時從屯溪報名參加解放軍,后來又作為志愿軍的一員跨過鴨綠江,加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行列里。在戰場上,外公不怕犧牲,腿部受傷,仍然勇敢無畏,他榮立了兩次三等功、獲得兩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頒發的軍功章。在炮火的洗禮下,他這株弱小的樹苗長成了一棵昂然挺立的樹。后來因為傷病,外公提前轉業回了國。聽外公聊過一件事:回國后他的個人檔案被弄丟了,費了很大力氣才補回了檔案和戶口。不甘命運捉弄的外公于是發奮讀書,在僅有的一個月時間內不分晝夜地復習功課,備戰高考,終于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學!外公就是這樣韌勁十足!
走南闖北的外公有著豁達的胸襟——他這棵迎著四季風雨、受著不同水土滋養的樹愈發根深葉茂。在上海外國語學院學習了兩年后,他接受國家的調劑轉到天津,在南開大學歷史系又攻讀了五年。我讀小學時曾隨外公去南開開會,在校園里住過幾天。馬蹄湖、老圖書館、西南聯大紀念碑、周總理的塑像……這些都是外公帶我造訪并介紹的,他還給我講了不少當年他如何克服種種困難爭分奪秒讀書的事例。為了搶回因當兵打仗耽誤的求學時間,他有幾個寒暑假都沒有回家,而是留在學校潛心苦讀。
外公一生坎坷,但他在逆境中從不氣餒,是個積極、樂觀,永不服輸的人。遇到挫折,他從不退縮;遇到不如意的事,也從不怨天尤人。在兩所大學任教的幾十年里,他一直待人寬厚,為人正派;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永遠保持著兢兢業業的奉獻精神。外公走了,從那么多人對他的懷念與哀悼中,我發現桃李滿天下的外公自己最終讓自己站立成了一棵參天大樹!這棵大樹枝繁葉盛,將永遠站立在那里。
值班編輯:程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