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內有兩座建筑物,左邊是尊經閣,右邊是明倫堂。后來,鎮里外出經商的人越來越多,每家的男丁并不多,單獨在家請私塾老師又浪費銀兩,洪文翰他們合議在豐德樓開辦了一個梅溪學堂,就設在明倫堂里。
剛從揚州回來的洪朝奉就約了程熹禮同去梅溪學堂,他們一進圍墻門,倍感親切,沒走幾步,便是一幢二層樓的徽式建筑,一樓是學童啟蒙讀書之地,二樓是文會堂。一樓的正堂壁墻上掛有一張朱子的衣冠像,兩邊有許多用木板制作的“蒙規”:“貌必肅”“容必莊”“色必溫”“言必慎”“功必賢”等等。多少年來,這里面的老師都是一些學富五車、名望很高的先生。先前梅溪住戶大都是吳越地區移居來的南方人,上課的先生是一口吳儂軟語。后來,梅溪又變成了中原移民的聚集地,先生們的口音則是南腔北調。
洪朝奉、程熹禮的老師方階云也有一口很特別的口音,經常弄得學生們一頭霧水。“諸位要認真學習朱子文章、中功名、光宗耀祖!”方階云講課時,讀朱子兩個字總是有一種特別的腔調,學生們總是感覺他在講“珠子文章”或“豬子文章”。
“先生,讀珠子文章,就可以考取功名?”小小的洪朝奉奶里奶氣地問道。
“你長大后,問你老婆去!”方階云先生很生氣,氣憤地訓斥道。
“朝奉,先生是叫我們讀豬子文章,因為豬肚子有貨,人人都喜歡吃,吃了又有勁,所以容易考取功名。”程熹禮奶聲奶氣地幫忙解釋。
“你們家錢多,豬肉吃多了,只知道豬子文章。”方階云聽后,哭笑不得,兇巴巴地訓斥著學生,古板的鉆石臉上露出尷尬的神色,一直在搖頭嘆氣。
“我聽爺爺講,孔子不吃豬大腸,只喜歡豬腿。”洪朝奉又小心翼翼地插上一句話。
“哪有這種怪事?”程熹禮聽了,又懵住了,眉頭皺得緊緊的,一臉怒氣。
“孔子看見豬大腸在鍋里煮的時候,越煮越粗,以為這是活物。他是圣人,心生慈悲,所以拒絕吃豬腸。”洪朝奉一句一句地說著,他說的話有板有眼。
“哦……”程熹禮只是睜大雙眼,連連點著頭。
他倆一問一答,氣得方階云滿臉通紅,大聲地責罵道:“你們這兩個小子,朱子都弄不懂,還管那么遠的孔子。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把手伸出來。”說完,拿著一把戒尺,沖到洪朝奉的座位旁,抓住手狠狠地打了三下,接著,又轉身抓住程熹禮的手,重重地打了六下。課堂終于平靜下來。
方階云也是梅溪的一位著名老秀才,咸豐年間就中了,那時,他才十三歲,大家都稱他是文曲星下凡。可中秀才后,過完了咸豐年,熬完了同治年,又進了光緒年,屢考屢敗,一直沒有中舉,五十多歲,還是一個秀才,故有“三朝秀才”之稱。方階云熟讀朱子書,《四書章句集注》《通鑒綱目》之類,他都背得滾瓜爛熟。每一次鄉試,他在徽州府考棚中,總是剛剛寫完一行字:“江南直隸徽州府歙縣梅溪方階云”后,便全身發抖,冷汗直冒,再也寫不出什么妙句佳詞了,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名落孫山。洪文翰見其可憐,就聘其為洪家的先生,幫忙洪家打理藏書閣的古籍,編輯家典,掙點銀兩養家糊口,后來又推薦他為梅溪學堂的先生。
(未完待續)
值班編輯:程紅妹